了解汉城最新的新闻资讯
5月14日,2024年襄阳市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运营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天津市南开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市人社局主办、市就业局承办,市就业局分管负责人、各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经办机构分管负责人,26个国家、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参与培训,枣阳汉文化产业园区王金柱同志受邀参加。培训旨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创业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路径,激活创业孵化基地“一池春水”,以创业的质量放大就业的容量,以就业的容量催生产业的增量,推动就业融入产业,努力为襄阳市高质量发展增动力、强后劲、拓空间。
开班仪式由襄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金雪竹主持。她希望大家能以此为契机,建立资源共享、学习互助、共谋发展、共同创新,坚持以全市“一盘棋”思想,建立纵横联通机制,着力改善基地建设分布不均、后劲不足等问题。持续瞄准“产业链”倍增式构建“基地圈”,聚焦“孵化链”几何式扩增“实体群”,着眼“创新链”裂变式发展“产业群”,努力为襄阳市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南开大学终身学习教育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林锴致辞,他在致辞中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南开大学相关情况作详细介绍。
开班仪式中,湖北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城镇就业处一级调研员张昆在讲话中强调了培训班举办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津襄两地在创新创业领域互补合作的交流方式,并对学员提出要求。
张处长指出此次活动是提升襄阳市创业孵化平台服务规模、科学发展动力和创业服务效率的一项重要尝试,是着力打造襄阳创投品牌、推动襄阳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方位提高襄阳市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能力、孵化服务能力、市场化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次重要实践,更是学习天津市独具特色的经验做法的一次难得机遇和有益探索。
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襄阳市大学科技园运营总监马晓群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表示将深入学习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基地运营管理理论,了解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掌握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和策略,持续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把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稳就业、助创业、促产业的重要抓手,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做优做实全链条规范管理和全要素服务保障,推动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向服务更专业、资源更集中、效益更明显方向发展迈进,引导基地在孵企业积极融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目前,我市已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6家,在建基地54家,形成了与主导产业和主要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基地类型。
本次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运营能力提升培训班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孵化基地运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服务体系建设与创新、创业项目筛选与孵化、孵化器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等方面设置课程,并参访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天开高教科创园等科创园区进行现场教学,帮助学员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产业融入能力、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化盈利能力,为创业孵化载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枣阳汉文化产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中兴大道东侧,是枣阳汉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规划用地400亩,总投资近8.1亿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高规格、低密度仿古风格建筑为主体的大型复古商业街区。
孵化基地项目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2019年1月投入运营。按照产业特色布局为广告传媒、文旅融合、咨询策划、商业购物、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信息科技、时尚消费8大片区。
孵化基地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枣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紧密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等一系列就业服务。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在孵化基地创办各类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等,孵化基地地处城市黄金地段,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健全,商业氛围浓厚,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目前,已入驻孵化基地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有196家,其中大学生创办企业11家。
来源:襄阳就业